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唯识

梵本《唯识三十颂》研究

时间:2013-12-21 11:31:33  来源:  作者:韩廷杰
  真谛译文发挥甚多,可以说是这一颂的解释。
  霍韬晦由梵译汉如下:依于根本识,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惧,如涛波依水。
  吕徽由藏译汉如下:诸五依本识,随缘而生起,识或俱或否,如诸波依水。
  韩镜清由藏译汉如下:诸五识依根本识,依如是之缘生起,犹如水中诸波浪,诸俱非俱生起。
  manovijñānasambhūtih sarvadāsamjñkādrtel
  Samāpattidvayānmiddhānmūrchanādapyacittakāt‖16‖
  译:意识恒常出现,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释:manovijñānasambhūtih(意识现起)是阴性、单数、体格。这个复合词是依主释,由manas(意)、vijñāna(识)、sambhūtih(现起)三个词构成。Sarvadā(常)是不变词,asamjñikāt(无想天)是阳性、单数、从格,rte(除了)是不变词,sāmapattidvayāt(两种禅定,t因迂鼻音m,所以变为相应的鼻音n)中性、单数、从格,middhāt(睡眠)也是中性、单数、从格,mūrchanāt(闷绝,t因迂元音a,所以变为d)是中性、单数、从格,api(而,又)是不变词,acittakāt(无心)是中性、单数、从格。
  本颂玄奘译为: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真谛译文《转识论》的译文如下:问:此意识于何处不起?答:离无想定及无想天,熟眠不梦醉闷绝心暂死,离此六处,余处恒有。
  霍韬晦由梵译汉如下:意识常现起,除却无想果、二定。无心之睡眠与闷绝。
  玄奘的译文用无心的(acittakāt)形容二定,霍先生的译文用“无心的”形容睡眠与闷绝。“无心的”离“二定”远一些,离“睡眠与闷绝”近一些,但梵文不注重词序,从意来讲,还是形容“二定”较好。否则,“二定”的含义不清,哪“二定”呢?难以确定。
  吕徽由藏译汉如下:意识生起者,是常,除无想,及二种等至。无心眠及闷。
  韩镜清由藏译汉如下:意识生起出现者可经常,除无想天,及二行相等引定、无心睡眠及昏厥。
  vijñānapariāamo yam vikapo yadvikalpyate|
  Tana tannāsti tenedam sarvam vijñptimātrakam‖17‖
  译:这种识的转变,就是分别、所分别。因此,这种所分别是不存在的。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唯识。
  释:vijnanaparinamah(识的转变,ah因迂元音a,所以变为o)是阳性、单数、体格,这个复合词是依主释。代词ayam是阳性、单数、体格,vikalpah(分别,ah因迂半元音y,所以变为o)是阳性、单数、体格。关系代词yat(t因迂半元音v,所以变为d)是中性、单数、体格,动词vikalpyate(所分别)是现在时、被动语态,单数、第三人称,代词tena是中性、单数、具格,作副词用,意谓“因此”。代词tat是中性、单数、体格idam(m因迂噝音s,所以变为m)是中性、单数、体格,形容词sarvan(一切,m因迂半元音v,所以变为m)也是中性、单数、体格,vijnaptimatrakam(唯识)是中性、单数、体格,这个复合词是多财释,由vijnapati(识)和matra(唯)两个词构成。构成多财释以后,后面再加ka。
  本颂玄奘译为: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
  真谛译《转识论》的译文如下:如此识转不离两义:一能分别,二所分别。所分别既无,能分别亦无。无境可取,识不得生。以是义故,唯识义得成。何者立唯识以?意本为铅境遣心。今境界既无,唯识又泯,即是说唯识义成也,此即净品烦恼及境界并皆无故。
  霍韬晦由梵译汉如下:识转化分别,彼皆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表。
  引人注目的是:玄奘译文中的“唯识”,霍先生译为“唯表”。Vijnapti这个词,有表了别、识等义,两相比较,还是译为“唯识”较好。
  吕徽由藏译汉如下:即彼识变是分别,所分别,彼无故由此一切是唯识。
  韩镜清由藏译汉如下:此辨别识转作者,既为能分别,由此,其所分别乃无有,故一切唯了别识。
  如上所述,vijnapti这个词,既有“了别”的意思,又有“识”的意思。韩先生把这两个意思都用上了。
  Sarvabijam hi vijnanam parinamastatha tatha
  Yatyanyonyavasad yena vikalpah sa sa jayate
  译:因为识含有一切种子,如是如是变,由于辗转之力而进行,彼彼分别即产生。
  释:sarvabijam(一切种子,m因迂气音ha,所以变为m)是中性。单数、体格,这个复合词是多财释,形容vijnana(识)。Hi(因为)是不变词,vijnanam(识,m因迂辅音p,所以变为m)是中性、单数、体格,parinamah(转变,h因迂齿音t,所以变为s)是阳性、单数、体格,tatha tatha(如是如是)是不变词,动词yati是现在时、陈述语气、主动语态、单数、第三人称,原形是ya,第二类动词。anyonyavasat(展转力,t因迂半元音y,所以变为d)是阳性、单数、从格,关系代词yena是中性、单数、具格,作副词用,vikalpah(分别)是阳性、单数、体格,代词sa是阳性、单数、体格,动词jayate(产生)是现在时、陈述语气、中间语态、单数、第三人称。原形是vjan,第四类动词。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相唯识学概念体系研究
下一篇: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

热门点击
  1. 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
  2. 试论阿赖耶识存在之必然性
  3. 唯识三类境与八识关系初探
  4. “识变”刍议
  5. 法相唯识学概念体系研究
  6. 梵本《唯识三十颂》研究
  7. 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
  8. 基测二师三藏义辨
  9. 见思惑
  10. 试论唯识佛法的因果同时思想及意义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