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天眼耳识所缘的异地近境为性境
《俱舍论》讲到马胜比丘来到梵天问梵王四大种当何处尽灭无余时,梵王不知无余灭位,梵王执着马胜的手引出众外并谄言愧谢,令还问佛。这里马胜比丘远往色界的初禅天和初禅天的梵王来到下界各自变境所依仗的本质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欲界的粗器不能持上界梵王的细身,当马胜往色界时,下界的粗身不能为上界的细身所依持,而在下界要变上界细身第八识必须依仗自第六依定通力将下界粗境化作上界,否则欲界的马胜粗手梵王便不能执手相牵了。又当梵王来下时,作为欲界的粗器便不能持上界梵王的细身,所以梵王必须依定通之力将自界的细身变为下界有情可以缘的粗身之后,下界方可令其堪住。
但有两个问题:一是上界的梵王可以依第六的定通之力别变下界的粗器而为下界众生得见的上界之身的依处,而下界马胜的第六识依定通之力不能别变上界梵王所依住的细身器作为来上界马胜所依处,因第八不变无用的缘故。二是大梵若以第六所变的定通果色为本质,谈论语言或起谄诳之时,有散心和染污心生起,第六定心当下必灭,这里第八便无本质了。
对此确当的解释,我们则求助于第二种解说,也是唯识家的观点,他们彼此以各自所感得的业果身为增上缘。如马胜的第六定通之力所变之境可以上界梵王第八所变的细扶尘和色声为质,为增上缘,而变作为第六定通所缘的相分境。并且自第八以自第六所变的相似远境为质而引起第八识里的种子现行,变起与彼相应的可堪依住的自内粗相分境。如果说第八不变,前五识便有阙本质之失,所以说能变的识体有两个:一个是自第六识,一个是自第八识。换句话说,天眼耳识还是依仗自第八所变的定色为质而生起。反过来梵王亦可依马胜的下界粗器为增上缘而别变细身可以缘的自内细相分境,更不须马胜预别化身。《成唯识论》云:“上亦缘下……梵王执马胜手是谄诳故。此据本质,若影像者皆唯自地,属自心故。唯憍不缘下,下地法劣非所恃故。”[30]
概括的讲,若就疏缘本质境而言,梵王的身器为上地,马胜的身器为下地,若就亲缘的影像相分来说皆唯异地所摄,作为天眼耳识所缘的同地近境,仍然是为自第八识所变的性境,同时也有别于萨婆多部所主张的心识可以直接去缘心外实境。
2、五根互用位的五识所缘境为性境
未到自在位的凡夫五识仅能缘各各自境,并不能缘余尘余境。获得自在位的菩萨诸根互用,一根发识便能见色闻声知香味触法等。具体而言,如眼根发识不但能缘色,亦能缘耳鼻舌身所缘的声香味触色尘。若要具此功能则有两点,一是由威神之力,二是第六识可用通力所引,或是以第六所变为质,或是以第八所变为质,五识依此本质而自变相分,除此二者别无他能。至于五识如何能缘余境,归纳而言则有两种可能:一是就眼识体而言同时则有六根识之用。在眼根互用位时,只是转用不转体,所以说五根互用位时各各便能缘一切自境而得自在。唯一不同的是在缘取自境时皆为实境,当缘余境时皆为假境。二是在一一诸根之处便有余根,在缘诸境时五根便可各自起用,并非是一根可得一切境。[31] 两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种观点即认为一识体有六用,当缘自境时为实,缘余境时为假;第二种观点认为一根之处有余根,诸根互用之时,全因余根各自起用的缘故所致。面对两种观点,窃以第一种观点为正义,《了义灯》也主张无论自尘他尘,实境假境皆称自相,因此而论五根的所缘之境皆为自境。
3、非通五识缘通果境
这里要讨论的是下界未得通之人,并以非通五识来缘他人由通力所变的通果境时其相分的三类境判摄情况。具体而言有三种:一是梵王来下界时,依定通之力可以使欲界未得通的有情来缘上界梵王所依持的细色身;二是菩萨在变鱼米时,定通之力可以使欲界未得通的有情来缘菩萨所变的鱼米;三是牛居士从净居天来欲见佛闻法。
梵王和居士来下地时欲界有情五识的所缘境。《大智度论》云:“牛居士从净居天来欲见佛,其身微细没失,譬如消酥不得立于下界粗地。佛便教导他化作粗身,观此地相,居士即依佛所教导,便化作粗身观粗地相。于是可来礼佛足在一面立。”[32]作为净居天的居士,有一万六千由旬之身,以猛利的善根之力,可以将实报躬身来到丈六金身的卑小佛前,将广大的微细报身变作粗小身列佛身边。这里无论是梵王还是居士,必须起用第六识的定通之力方可使下界未得通有情见到其所变的似下界粗相,其所变似下界而现的仍然为上界细身所依住之身。
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梵王第八所变的任运业果色,似下界而现的粗身乃是第六识所变的定通果色。但有疑问的是:一是梵王依定力所变的似下界而现的粗劣身器,仍然为上界微细器身所依住,这便与《成唯识论》所说的粗细悬隔,不相依持的道理相违吗?又定通之力作用伟大,为什么不可以直接令上界细身往于下界粗地呢?面对这两种问难我们稍事作进一步的探讨。首先下地色粗劣,不能为上界细身所依住,所以梵王和牛居士以强盛的意乐力,遥移他地器界变为此界。换句话说也就是依下界有情第八所变为增上缘,而变出为上地细身所依住的上地器界,并不存在粗细悬隔,互相依持的责难。再者依定通之力上地细身可以直接依住于下地粗器的话,则会出现界杂乱的过失。所以说二难均不合理。
6/9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