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三论

《维摩诘经》与吉藏判教

时间:2013-12-19 16:17:58  来源:  作者:宏海
  一、就三乘别教来讲,是指声闻、缘觉、菩萨各依四谛、十二因缘、六度而得度。实际上毗昙认为三乘同观四谛,成实认为三乘同观灭谛,大乘认为三乘同悟无生,故不能为三乘教别。
  二、《大智度论》明文说般若不属二乘,但属菩萨,不能说般若为三乘通教。
  三、抑扬教认为《维摩诘经》有贬小扬大的特色,而《般若经》中也有此内容,不能将《维摩诘经》特立为抑扬教。
  四、《法华经》既谈同归,同时也谈常住佛性,不能以判为同归就有别于《涅槃经》常住佛性。
  五、说常与无常都是对治法门,《涅槃经》离四句,绝百非,不可用常与无常简别。
  以上五条逐一破成实师的五时判教不能成立,若“五时既不成,四宗自废”。[11]对于五时四教之说的彻底破斥,除了反对其对于大乘经典,进行优劣抉择,局限经文的无量义趣,也因为五时四宗之说在经文中无据可寻。对于佛陀一代教法的判释,吉藏大师也有自己的主张,即“三轮”与“二藏”的判法,他认为将一切经典分为两类:
大明佛法,凡有二藏。为小乘人说,名声闻藏。为大乘人说,名菩萨藏。[12]
  而且对于五时四教的无文伤理,吉藏大师这种判教即是依菩提流支的主张,并且也有圣言依据:“今依菩提流支直作半满分教,若小乘教名半字名声闻藏,大乘名满字名菩萨藏。今寻诸经论斯言当矣”。[13]半满的说法是指《涅槃经》中小儿识字的譬喻,先教半字(即梵文字母)等长大后再教满字(即梵文单词),在此比喻为佛说大小二乘教法。
关于三轮的判教方法,是依《法华经》中的内容,吉藏大师将佛所说法分为三种法轮:
  如法华经总序,十方诸佛及释迦一化凡有三轮。一根本法轮,谓一乘教也。二枝末法轮之教,众生不堪闻一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三从一起故称枝末也。三摄末归本,会彼三乘同归一极。此之三门,无教不收,无理不摄,如空之含万像,若海之纳百川。[14]
  总的来看,三轮与二藏的判法有同有异,二藏只是大小两乘,三轮不过本末二轮,大乘是根本,小乘是枝末,故三轮与二藏是一致的;不同处,二藏是依教义深浅的横判,三轮是依时间前后的竖判。虽然吉藏大师有此两种的判教思想,但在他看来,这还是属于一种方便假说,执为定法则有过失。他认为:“然此既有经论诚文,不可排斥。但众生闻于二藏,则起大小二心。然须知至道未曾小大,赴大缘故而强名为大,随顺小缘故假名为小。欲令因此大小,了悟至理非大非小。然既不住于两是,岂可心存于二非。识此大宗,则三藏无失”。[15]
  关于吉藏大师对《维摩诘经》的判法,如果依二教判,则《维摩诘经》经文中说本经为“菩萨藏所摄”。不过依三轮来判本经似乎有些矛盾,因为依三轮判法,只有《华严经》与《法华经》是根本,而吉藏大师又不太可能认为本经是枝末法轮。《法华略统》卷二中,吉藏大师将根本枝末进行讨论解决了这一问题,“一根本非枝末,谓一乘法轮;二枝末非根本,四乘之教;三亦根本亦枝末,即法华前诸大乘经。未废三乘者是也,有大乘故,即是根本;未废于小,故有枝末也”。[16]根据上文所说,《维摩诘经》属于《法华经》之前的大乘经典,以此来看,吉藏大师对《维摩诘经》的三轮判法,应该是同时含摄根本与枝末两种法轮。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百论》破邪方法研究
下一篇:《中观心论》与《思择炎》所传数论思想释读

热门点击
  1. 《百论》破邪方法研究
  2. 《维摩诘经》与吉藏判教
  3. 《中观心论》与《思择炎》所传数论思想释读
  4. 略述《维摩诘经》的菩萨行
  5. 中论思想略探
  6. 从《三论玄义》看吉藏对“四句四门”的辩证
  7. 吉藏大师法华著作先后顺序考
  8. 龙树中观哲学的演变与发展
  9. 略述三论宗的“二谛”观
  10. 试析吉藏大师对“八不”思想重视的原因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