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天台

澄观及其四法界论

时间:2013-12-18 16:01:02  来源:  作者:杨曾文
二、“法界”与“心性”
    法界是大小乘佛教常用的一个词汇,并非是华严宗特有的术语。佛教将人的感觉认识器官、功能、精神活动和外在环境统称为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境”、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其中的与意根、意识相对应的就是“法界”。按照《俱舍论》卷一的说法,法界包括五藴中的受、想、行三蕴和无表色、三种无为法(虚空、择灭、非则灭)。此外,因为“法”可以包含一切有为法和无为法,所以“法界”也用来表示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例如小乘说一切有部提出的五位七十五法(《俱舍论》),大乘唯识学派提出的五位百法(《大乘百法明门论》),就具有这种意义。然而在大乘佛教中也常把法界与真如、法身、法性等同,把它看做是世界万有的本源、本性或绝对真理。【6】应当指出,华严宗并没有改变法界的传统含义,只是特别突出法界所具有的真如、法性和法身的意义,并结合论释《华严经》思想作了发挥。
智俨在《华严经搜玄记》卷五上<入法界品>中说“法”有十种,即:因、果、行、理、教、义、事、人、法、解,可以说包容从真如、法性、佛身到各种教理、教法、修行和众生世界的一切事事物物。法藏在其《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中对法界从三个方面作了解释,说:
法有三义:一、持义,谓自性不该故。二、轨义,谓轨范生解故。三、意义,是意识所知故。界亦有三义:一、因义是界义,谓生圣法故,《摄论》云:法界者谓是一切净法因故。《中边论》意亦同此说。二、性义是界义,谓法之实性。《起信论》云:真如者即是一切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又云:法性真如海。故云也。三、分齐义是界义,谓诸法分齐各不相杂,故名为界。前二(按,指界的因义和性义)皆法之界故,名为法界;后一法界即界故,名为法界也。【7】
在这个解释中,是突出了法界是法性、真如的含义。是说“法”除了有与意根、意识相对应的“法界”意义之外,尚含有自性不变(性,具有体、本质、本体之意)和具有规则能够使人误解的属性,它与含有因、性二义的“界”组合,便具有法性、真如的意义,是一切清净佛法的本源,是世界万有的共同本性、本体;它若与含有分齐(界限、类别或方面)意义的“界”组合,便具有现在常用的事物、现象、东西等概念的含义。
    法藏在《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将法界分为五种(五门):有为法界、无为法界、亦有为亦无为法界、非有为非无为法界、无障碍法界,并且对后四种法界各从两个方面(二门)进行解释,认为法界无非如同《大乘起信论》中所说的“一心”二门那样,由“真如”(佛性、理)之体构成无为法界,由“本识”(法相宗唯识学派所说的“阿赖耶识”)之相用构成万有世界,即有为法界;两种法界相互融通,不一不异。在法藏的解释中特别强调法界所包含的真如、法性的意义,在论证中贯彻着真如随缘和不变的观点。法藏在《华严经探玄记》卷一认为《华严经》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以为宗”。可见法界在他的华严宗教理体系中的地位。法藏在《华严五教章》卷四巧妙地利用真如随缘不变和法相宗的“三性”的理论论述法界缘起重重无尽的圆融无碍的思想。
    法藏生活在玄奘新译系列唯识经典不久的时候,法相宗盛极一时。他作为受到武周皇室敬重的高僧,将法相宗教理吸收到华严教义思想之中是可以理解的。他将般若中观之“空”、涅槃佛性学说的佛性与法相唯识学说的阿赖耶识等杂糅在一起,运用《大乘起信论》中的一心二门和不变随缘的思想,对华严宗的以法界为中心的教义体系作了全面而富有特色的论证。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教观纲宗》之初步考察——试述《教观纲宗》之特色
下一篇:次第与圆顿止观法门初探

热门点击
  1. 智者大师的放生思想及其影响 ——兼对当前
  2. 《教观纲宗》之初步考察——试述《教观纲宗
  3. 澄观及其四法界论
  4. 天台六即说
  5. 《法华经》佛塔信仰初探
  6. 次第与圆顿止观法门初探
  7. 论智顗的“一念”范畴
  8. 试述天台宗的一念三千
  9. 天台方等忏法略考
  10. 天台宗的史前期——从慧文到慧思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