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天台

次第与圆顿止观法门初探

时间:2013-12-19 08:50:24  来源:  作者:怀进
《摩诃止观》卷一上言:
  法性寂然为止,寂而常照为观。1
《中阿含》卷十五说:
  如是比丘比丘尼,以止观为车,……成就止观以为车者,便能舍恶,修习于善。2
《成实论?止观品》卷十五说:
  ……止能遮结,观能断灭。止如捉草,观如镰刈;止如扫地,观如除粪……又世间众生,皆堕二边,若苦若乐;止能舍乐,观能离苦……止能断贪,观除无明。3
  如《成实论》之所说,则以止为初地,观为根本,唯观为能断灭、撤除无明之蔽;但观慧之发,必籍止之正定以为前导,观无止而不起,故止观仍为相依而不得偏废。在《大般涅经?师子吼菩萨品》卷二十八云:
  十住菩萨智慧力多、三昧力少,是故不得明见佛性。声闻、缘觉三昧力多,智慧力少,以是因缘不见佛性。诸佛世尊定慧等,故明见佛性,了了无碍,如观掌中庵摩勒果。4
  “三昧力多”是偏于止,“智慧力多”则偏于观,均不得明见佛性;唯“定慧”等,止观不偏而双行,得明见佛性。止观双修以求定慧力等,是佛教修行的特色。
  智者大师生前以“禅师”闻名,从早期以“禅”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止观”为中心,最后简易为“观心论”。在《增一阿含》等小乘经典里,“止观”可以指代全部的修行方法。这种止观的修习方法,在汉末即随佛学一起传入中土,在其发展到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北方佛教重“禅定”、重“功德”、重“止”,南方义学重“智慧”、重“义理”、重“观”,于是出现了“南义北禅”的局面。但“止观”作为一种修行方法在理论上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南朝晚期,真谛三藏译出的《大乘起信论》,对止观关系也作了说明:
  云何修止观门?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纗舍那观义故。云何随顺?以此二义渐渐修习,不相纑离,双现前故。5
又说:以此义故,是止观二门共相助成,不相纑离。若止观不具则无能入菩提之道,6
《起信论》还主张:
  唯除坐时专念于止。若余一切,悉当观察应作不应作。若行若住,若卧若起,皆应止观俱行。7
  本着“止观俱行”这一主张,《起信论》将大乘“六度”改为“五门”,即把禅定与般若合并为“止观门”,试图以“止观”统摄佛门各种修持的实践。
  《起信论》中“止观俱行”的思想,其实在天台宗先驱那里已经出现。据《续高僧传?慧思传》记载,慧思大师于陈代光大二年(公元五六八年)率徒众前往湖南,入住南岳,提倡禅修,信众望风归附,他有感于南地偏重义理,轻视禅观的情形,双开定慧法门,日间谈理、夜间修禅,“昼夜摄心,理事筹度”(摄心即是“止”,筹度即是“观”),并说:
  禅智方便般若母,巧慧方便以为父,禅智般若无著慧,和合共生如来子。8
  视禅定智慧为共生如来之父母,以定慧双举打开了通向南义北禅合流之路。在天台宗的发展史上,慧文、慧思二师均倡止观双运,直至智者大师的出现,止观禅法在理论上重新获得了强调,尤其是圆顿止观,成为天台宗最根本、最上乘的修习方法和最重要的修行原则,南北朝时南义北禅各执一端的佛学在止观学说中得以统一。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说:
  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籍。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故经云:若偏修禅定福德、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德,名之曰狂。……止观岂非泥洹大果之要门,行人修行之胜路,众德圆满之指归,无上极果之正体也。9
  智者大师在上文中视止观二法为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推进自利利他的修行路程。在《摩诃止观·释名章》中,他又从相待、绝待、会异、通三德四个方面诠释和详论止观之名义。由此可知,止观乃是行人修持所必须的重要捷径,更是统摄一切禅法的上乘禅。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澄观及其四法界论
下一篇:论智顗的“一念”范畴

热门点击
  1. 智者大师的放生思想及其影响 ——兼对当前
  2. 《教观纲宗》之初步考察——试述《教观纲宗
  3. 澄观及其四法界论
  4. 天台六即说
  5. 《法华经》佛塔信仰初探
  6. 次第与圆顿止观法门初探
  7. 论智顗的“一念”范畴
  8. 试述天台宗的一念三千
  9. 天台方等忏法略考
  10. 天台宗的史前期——从慧文到慧思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