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天台

智者大师的放生思想及其影响 ——兼对当前佛教界放生现象的思考

时间:2013-12-19 15:07:38  来源:  作者:通贤
  因此,爱惜物命,放生的善举,儒家圣贤君子,早已有之。也正说明了放生习俗在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思想背景。
  然自佛教传入东土以来,人们对于佛法的认识,除了受僧侣的弘扬与其自身行为影响之外,具体接触并了知佛法的思想乃是来自于佛典。公元一世纪初,佛法传入中国,约在东汉桓帝建和元年时(147),开始陆续有佛经翻译出来,而有关放生救护之法的佛典,如《六度集经》、《梵网经》、《杂宝藏经》、《金光明经》等,也在译经初期逐渐传译出来。如《六度集经》卷三亦记载,往昔佛为大理家时,见观市睹人卖鳖,以百万价赎之放生之事。[9]又,《杂宝藏经•沙弥救蚁子水灾得长命报缘》卷四记载,一沙弥见众蚁子,随水漂流,命将欲绝,遂心生慈悲,自脱袈裟,盛土堰水,而取蚁子,置高燥处,遂悉得活。沙弥以此因缘,得延命之果报。[10]此外,《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品》卷四记载,流水长者子不忍鱼为日所曝,乃求其国王,与以二十大象,暂往负水,济彼鱼命,王允其请。长者子乃及请二子,至象厩中,随意取二十大象,又从酒家多借皮囊,往决水处,以囊盛水,象负至池,泻至池中,水即弥满,还复如故。流水长者子救起濒死之鱼,予之水、食,为其解说大乘经典,诸鱼闻经后,皆生忉利天。[11] 
  其中《梵网经》和《金光明经》影响最具,随着此二部经的译出与流行,放生活动渐作为奉佛修行的一部分,时有举行。如:梁武帝,勅太医不得以生类为药,郊庙牲牷,皆代以面,宗庙用蔬果。[12]梁武帝曾先后颁布“断酒肉文”、“论酒肉敕”、“喝断肉律”、“禁牺牲文”等诏令。既用佛教戒律,又用强制的行政命令,禁止食用酒肉,甚至不许用畜禽作为祭祀用品,这对护生有极大的帮助。又,北魏献文,勅祭天地宗社勿用牲,岁活七万五千牲命;[13]北齐文宣帝高洋皈依佛门,从僧稠禅师(480—560)受菩萨戒,并“永不食肉,尽停鹰犬伤生之具及境内屠杀”。[14]可见,自东晋末年至南北朝,在佛教的影响下,戒杀护生放生的观念逐渐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佛教的“放生”已开始出现,并渐渐流行开来,上自皇帝,下至百姓,佛教徒中皆不乏好之者。
 不过,中国初期的佛教“放生”更多是是建立在“戒杀护生”的思想上,只能说是个人慈心善举的一种表达,基本上属于个人行为,并末能形成有一定规模和组织性的。直至天台智者大师,中国方始有大规模并且有组织和系统性的放生。如宋•志磐《佛祖统纪》卷三十三中云:“《(金)光明经》述流水长者救鱼十千天子报德,此(放生)缘起也;智者买断簄梁,悉罢江上采捕,此(放生)立法也;赴计诩狱中之难,报修禅堂上之恩,此(放生)显验也。”[15]智者居天台山时,为令临海居民莫以捕鱼杀生为业,曾自舍身衣,并劝募众人购置放生池,此为设放生池放生之始;复传授池中族类“三皈戒”,为彼等说《金光明经》、《法华经》等,以结法缘,从而开天台放生会之滥觞。此后即盛行不衰,在今日之佛教界,仍然风行。
由上可知,中国早期佛教放生思想的形成,既有佛教戒杀护生的思想根源,同时亦受到儒家好生思想的推动。但是,佛教放生之精神内涵重在“法食两施”,此也是有别于儒家的“好生之德,放生之举”的地方。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智者大师的般舟三昧思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热门点击
  1. 智者大师的放生思想及其影响 ——兼对当前
  2. 《教观纲宗》之初步考察——试述《教观纲宗
  3. 澄观及其四法界论
  4. 天台六即说
  5. 《法华经》佛塔信仰初探
  6. 次第与圆顿止观法门初探
  7. 论智顗的“一念”范畴
  8. 试述天台宗的一念三千
  9. 天台方等忏法略考
  10. 天台宗的史前期——从慧文到慧思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