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三论

《中观心论》与《思择炎》所传数论思想释读

时间:2013-12-20 13:05:34  来源:  作者:何欢欢
2)“自性”转变说
  数论派“自性”论的一大特点是由“自性”直接衍生出来的“转变说”,即从“自性”这一根本原因如何展开出世界万物的理论。第1颂注释用了大量篇幅详细介绍了数论派的“自性”转变说:
  根本自性非变异,大等等是七种谛,此七既本又变异,十六谛却只变异,人我非本非变异。
  这就是(数论派的)宗趣。“根本自性”是没有变异的有法,所以是“非变异”。因为(根本自性)产生“觉”所以(根本自性)是“本”。“觉”本身就是大。觉因为能够生起“我慢”所以是本;因为(觉)从根本自性中清净生起,所以(觉)是变异。同样,“我慢”也因为产生“五唯”,所以是本;而因为“觉”是(我慢的)因,所以(我慢)是变异。“(五)唯”等也因为转变出“(五)大”、产生“(十一)根”等,所以是本;因为(五唯)从“我慢”产生,所以是变异。如是,那些“大、我慢、五唯”是“既本又变异”的七种谛,而“根本自性”则是第八(谛)。“(五)唯”生起的时候,有十六种变异,即如下:地、水、火、风、空,耳、皮、眼、舌、鼻、手、足、大遗、人根、口,这十六种既因减损而变异又因爱欲而变异。(227b2-227b7) 
  这一长段注释开头的5句偈颂很有可能来自《金七十论》第3颂:“本性无变异,大等亦本变,十六但变异,知者非本变。”是数论派对“自性”转变说最直接、明确的概括。其后的注释与《金七十论》第3颂注释[9]也非常相似,都详细解释了各种转变物成为“本”、“变”的理由。
  《入抉择数论之真实品》第1颂注释记载的转变过程可以图示如下:
  十一根
  自性→大→我慢→五唯
  五大
  这一转变过程与《金七十论》第22、24颂[10]的记载并不相同,《金七十论》的转变过程为:
  十一根
  自性→大→我慢
  五唯→五大
  此外,《入抉择数论之真实品》“后分能破”第25颂注释也提到了“自性”转变说的转变过程:自性→大→我慢→五唯→五根→五大[11]。这与《金七十论》以及清辩在第1颂注释中所传的转变过程都不相同。可见,“自性→大→我慢”这一转变顺序是毫无疑问的,但“我慢”之后的转变顺序就仁者见仁了。清辩在“前分所破”和”后分能破”分别记录的这两种转变顺序目前还没有在数论经典找到完全一致的表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1颂注释随后详细介绍了“大”、“我慢”、“五唯”、“五根”“五大”等各种转变物的具体含义和特性[12],以及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九喜、八成就、二十八无能、五疑倒等说法[13],内容非常繁琐,且与《金七十论》的表述基本一致,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解释。此外,第1颂注释最后提到了偈颂中没有涉及的“自性”转变说的理论基础——“因中有果论”[14]:
  部分和全体、因和果、性相和具性相者是同一的。原因中有结果。(229b6-229b7)
  但是“因中有果论”不是清辩关注的重点,所以只在第1颂注释最后作为补充说明并没有展开解释。
  总体来说,第1颂注释详细介绍并解释的数论派“自性”论的第二层意思——“自性”转变说——与《金七十论》基本一致。至于对“我慢”之后的转变顺序的不同认识,很有可能是清辩依据了当时比较流行的数论派内部的某些支派的说法,这些大同小异的枝末说法未必流传至今,而清辩的记载可以丰富我们对数论派哲学思想的认识。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维摩诘经》与吉藏判教
下一篇:从《三论玄义》看吉藏对“四句四门”的辩证

热门点击
  1. 《百论》破邪方法研究
  2. 《维摩诘经》与吉藏判教
  3. 《中观心论》与《思择炎》所传数论思想释读
  4. 略述《维摩诘经》的菩萨行
  5. 中论思想略探
  6. 从《三论玄义》看吉藏对“四句四门”的辩证
  7. 吉藏大师法华著作先后顺序考
  8. 龙树中观哲学的演变与发展
  9. 略述三论宗的“二谛”观
  10. 试析吉藏大师对“八不”思想重视的原因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