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三论

《中观心论》与《思择炎》所传数论思想释读

时间:2013-12-20 13:05:34  来源:  作者:何欢欢
(二)“人我”论
  如前所述,《入抉择数论之真实品》第1颂主要介绍了数论派的“自性”论,仅一句“彼复相异于人我”指出“人我”是不同于“自性”的。根据第1颂,“人我”与“自性”的不同处主要在于“人我”具有“有知”、异于“三德”、不生、非本非变异这4种特性。
  在清辩看来,“有知”是“人我”最大的特征。在第1颂注释最后,他用“田”和“知田”的譬喻来说明“人我有知”:
  从“本变”产生的所有这些都是变异,而对于所谓“田”来说,因为(人我)认识那田,所以“人我”是“知田”,即(人我)远离本和变的性相。(229b2-b3)
  “田”与“知田”是古印度哲学中的特殊概念和譬喻,源于《奥义书》。“田”指身体、意识、思想、感情和五大元素等可变灭之物 ,“知田”指阿特曼或灵魂即“人我”。《薄伽梵歌》第13章《田与知田有别瑜伽》对此有专门详细的说明[15]。《金七十论》第70颂注释也用到了“田”和“知田”这一对概念来说明“人我”:“最初唯暗生,此暗中有智田,智田即是人,有人未有智,故称为田,次回转变异,此第一转生乃至解脱。”“田”与“知田”是数论派比较喜欢使用的一对譬喻,清辩对数论思想深入细致的理解由此亦可见一斑。
  第1颂注释的最后概括了“人我”的各种特性:
  这就是我(ātman),即不异于有知、(是)不生、常住、无动作、食者、首脑、遍在、非作者、与三德相反;具有不生的性质、生起获得缘的智慧、不具有萨埵等性相的缘故;不是德、没有开始的缘故、修习不生的有法的缘故,所以“有境(=有对象)”。没有产生和坏灭的缘故,所以“常住”。是本和变以外的其他,所以“无因”;是同一,所以“没有部分”;没有开头和终结的缘故,所以“无尽”。这些就是人我的性相。(229b3-b5)
  概括来说,这里记载的“人我”具有以下特征:有知、不生、常住、无动作、食者、首脑、遍在、非作者、与三德相反、有对象、无因、没有部分、无尽。这些特征中除了“有对象”和“无尽”之外,其他都能《金七十论》第10、11、19颂[16]中找到很好的对应。“有对象”的意思是“人我”有其他物作为其对象,即相当于“享受者”;“无尽”意为没有开头和终结,意思与“不没”相当。
  因此,清辩在第1颂注释中介绍的数论派“人我”论也都可以在以《金七十论》为代表的《数论颂》中找到出处,可以说清辩非常忠实地记录了数论派“人我”的特性。但是,《金七十论》并没有突出强调“人我”的“有知”这一特征,“有知”在《金七十论》中仅仅在与“自性”及其转变物(无知者)的对比显示出来。清辩此处有意放大了“有知”这一特征在“人我”中的地位[17],应是为其在“后分能破”中把“有知”作为批判“人我”论的主要内容做的准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入抉择数论之真实品》第1颂以描述数论派的“自性”与“人我”的特性为中心,全方位展示了“自性”论与“人我”论的内涵外延。清辩的转述非常忠实于以《金七十论》为代表的《数论颂》的思想,可以说清辩所认识在部分数论思想直接来源于《金七十论》等早期数论文献。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维摩诘经》与吉藏判教
下一篇:从《三论玄义》看吉藏对“四句四门”的辩证

热门点击
  1. 《百论》破邪方法研究
  2. 《维摩诘经》与吉藏判教
  3. 《中观心论》与《思择炎》所传数论思想释读
  4. 略述《维摩诘经》的菩萨行
  5. 中论思想略探
  6. 从《三论玄义》看吉藏对“四句四门”的辩证
  7. 吉藏大师法华著作先后顺序考
  8. 龙树中观哲学的演变与发展
  9. 略述三论宗的“二谛”观
  10. 试析吉藏大师对“八不”思想重视的原因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