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佛交流 > 般若之门 > 佛学文摘 > 天台

天台宗的史前期——从慧文到慧思

时间:2013-12-19 11:35:46  来源:  作者:杨曾文
    据载,慧文从这段文字中的“一心”得三智的说法得到很大启悟。“师依此文以修心观。论中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且果既一心而得,因岂前后而获。故此观成时,证一心三智”。[10]慧文的着眼点在“一心中”同时得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此即“顿”得;又得出,既然三智之“果”同时一心而得,那么作为造成三智的三“因”,也应同时在一心之中。
    何为导致获得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三智之因呢?这就是通过观想一切事物的空、假、中的三个本质属性(三谛)而得到的。《佛祖统纪》卷六又载:
  师又因读《中论》至<四谛品>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恍然大悟,顿了诸法无非因缘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为中道。[11]
“因”指根本原因、内因;“缘”指扶助原因、条件。“因缘”概指造成事物生灭变化的一切原因。因为在某一场合是因缘的东西,到另一个场合又成为结果,所以“因缘”可泛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中论》的原意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因此在本质上可说它们是空幻不实的,尽管如此,又不可否认它们是一种假的存在,有假名假象,可以说它们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此即为“中道”。
  慧文将“因缘所生法”所具有的“空”、“假”、“中”三个相关联的属性,作为禅定观察的三个对境,认为通过观想空、假、中可以断除对它们的无知,达到三种智慧。由此构成了他的“一心三观”、“一心三智”的禅法。
  上述就是佛教史上慧文依《大智度论》“立观”的经过。慧文把这种禅观理论传给慧思,慧思传给智顗,智顗进而建立了天台宗的庞大的止观理论体系。
三、慧思及其“心具染净”的心性论
(一)慧思的生平
  慧思(515-577),俗姓李,武津(今河南上蔡附近)人,十五岁出家,诵《法华经》等佛经30余卷,修行中严守戒律,常修苦行。后听说慧文禅师聚徒数百人,“众法清肃,道俗高尚”,乃前往皈依,“从受正法”。每日从事劳动,以供寺僧生活所需,晚上坐禅,但自认为没有得到证悟。据说,他在某一夏天于坐禅中,“见一生来善恶业相”,更加激励修行的意志,试着修持“四静虑”[12]-¬,然而在修行中忽然感到身心不适,
  即自观察,我今病者,皆从业生,业由心起,本无境外,反见心源,业非可得。身如云影,相有体空。如是观已,颠倒想灭,心性清净,所苦消除。(以上皆见《续高僧传》卷十七<慧思传>)[13]
这是说,慧思在禅观过程中认识到人的病苦是由自己以往的行为(业)引起的,而行为又是自己的心识决定的,如果认识到这点,就会体悟人生一切是虚幻无实的,由此可以去掉执著烦恼,使“心性清净”,消除痛苦。强调“心”在禅观和达到觉悟过程中的意义,是慧思禅法的重要特色。
随喜 随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天台六即说
下一篇:智顗止观学说与张伯端性命理论比较

热门点击
  1. 智者大师的放生思想及其影响 ——兼对当前
  2. 《教观纲宗》之初步考察——试述《教观纲宗
  3. 澄观及其四法界论
  4. 天台六即说
  5. 《法华经》佛塔信仰初探
  6. 次第与圆顿止观法门初探
  7. 论智顗的“一念”范畴
  8. 试述天台宗的一念三千
  9. 天台方等忏法略考
  10. 天台宗的史前期——从慧文到慧思
中国•常熟 兴福禅寺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寺路街148号 苏ICP备14022119号-1
Tel: 0512-52844489 Fax: 0512-52859227 E-mail: csxingfutemple@qq.com
   技术支持:佛圖網